UG NX是常用的数控编程软件之一,本书介绍了利用UG NX 12.0进行数控编程的一般方法和应用技巧。在内容安排上,为了使学生能更快地掌握UG NX 12.0软件的基本数控编程功能,书中结合大量的实例对软件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命令和功能进行了详细讲解。另外,书中以范例的形式讲述了一些实际零件的数控编程过程,可帮助学生较快地进入实际编程状态。这些范例都是实际生产加工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根据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给国内外一些公司(含国外独资和合资公司)编写的培训案例整理而成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本书主要章节中还安排了习题,便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写作方式上,本书紧贴软件的实际操作界面,采用软件中真实的对话框、操控板和按钮等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直观、准确地操作软件进行学习,从而尽快上手,提高学习效率。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实例丰富、讲解详细,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各专业学生的CAM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UG数控编程自学入门教程和参考书籍。
为方便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本书附赠多媒体DVD学习光盘一张,编者制作了与本书全程同步的语音视频文件,光盘中还包含了本书所有的素材文件、练习文件和范例文件。
目 录
前言
本书导读
第1章 UG NX 12.0数控编程入门1
1.1 UG NX 12.0数控加工流程1
1.2 进入UG NX 12.0的加工模块2
1.3 创建程序3
1.4 创建几何体4
1.4.1 创建机床坐标系4
1.4.2 创建安全平面7
1.4.3 创建工件几何体8
1.4.4 创建切削区域几何体10
1.5 创建刀具12
1.6 创建加工方法13
1.7 创建工序14
1.8 生成刀路轨迹并确认20
1.9 后处理24
1.10 生成车间文档25
1.11 输出CLSF文件26
1.12 工序导航器27
1.12.1 程序顺序视图27
1.12.2 几何视图28
1.12.3 机床视图28
1.12.4 加工方法视图28
1.13 习题29
第2章 平面铣加工31
2.1 概述31
2.2 平面铣类型31
2.3 底壁铣32
2.4 表面铣47
2.5 手工面铣削55
2.6 平面铣61
2.7 平面轮廓铣68
2.8 清角铣74
2.9 精铣侧壁77
2.10 精铣底面80
2.11 平面文本83
2.12 铣螺纹88
2.13 习题93
第3章 轮廓铣削加工95
3.1 概述95
3.1.1 型腔轮廓铣简介95
3.1.2 轮廓铣的子类型95
3.2 型腔铣96
3.3 插铣104
3.4 等高轮廓铣109
3.4.1 一般等高轮廓铣110
3.4.2 陡峭区域等高轮廓铣115
3.5 固定轴曲面轮廓铣120
3.6 流线驱动铣削125
3.7 清根切削130
3.8 3D轮廓加工133
3.9 刻字136
3.10 习题141
第4章 孔加工144
4.1 概述144
4.1.1 孔加工简介144
4.1.2 孔加工的子类型144
4.2 钻孔加工145
4.3 镗孔加工152
4.4 攻螺纹156
4.5 钻孔加工综合范例161
4.6 习题167
第5章 车削加工169
5.1 概述169
5.1.1 车削加工简介169
5.1.2 车削加工的子类型169
5.2 粗车外形加工171
5.3 沟槽车削加工184
5.4 螺纹车削加工188
5.5 内孔车削加工192
5.6 车削加工综合范例198
5.7 习题205
第6章 后置处理208
6.1 概述208
6.2 创建后处理器文件209
6.2.1 进入UG后处理构造器工作环境209
6.2.2 新建一个后处理器文件209
6.2.3 机床的参数设置值211
6.2.4 程序和刀轨参数的设置212
6.2.5 NC数据定义217
6.2.6 输出设置219
6.2.7 虚拟N/C控制器221
6.3 定制后处理器综合范例222
第7章 综合范例239
7.1 扳手凹模加工239
7.2 灯罩后模加工254
7.3 轮子型芯模加工273
7.4 习题294
本书是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各专业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而编写的,其内容安排是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的要求,并参照UG公司全球认证大纲而确定的。本书特色如下:
内容全面、范例丰富,对软件中的主要命令和功能,先结合简单的范例进行讲解,然后安排一些较复杂的综合范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讲解详细,条理清晰,保证自学的读者能独立学习。
写法独特,采用UG NX 12.0软件中真实的对话框、菜单和按钮等进行讲解,使初学者能够直观、准确地操作软件,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附加值高,本书附带1张多媒体DVD学习光盘,编者制作了大量UG数控编程技巧和具有针对性编程实例的教学视频,并进行了详细的语音讲解,可以帮助读者轻松、高效地学习。
建议本书的教学采用48学时(包括学生上机练习),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书中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将课程调整到32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