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汉语辞源(上下)(精)
一个时代的新词语,反映出该时期本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的新动向和新元素。伴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深刻的历史变革。学界一般认为,1840—1900年,为中国传统社会对西方现代思想选择性吸收时期;1901—1915年,是中国在公共领域全面学习西方的阶段;1915—1925年,国人更加深入地学习引进西方现代制度,引发了知识界对民主、权利、社会、科技等重要观念的重构,为现代中国思想、社会、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项目汇集爬梳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包括鸦片战争后至民国时期的学术著作、科技刊物、专科词典等)编纂而成,其中通过典型书证实例,结合准确的时间界定,立体地呈现了外来词的形态演变直至最终定型的过程,反映出相应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状况,具有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学术研究价值,是百年来中国社会变迁的特殊方式的呈现。 当下的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随着党null
《近现代汉语辞源》是在香港“中国语文学会”近现代汉语语源数据库的基础上,汇集爬梳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包括鸦片战争后至民国时期的学术著作、科技刊物、专科词典等)编纂而成的。主要收录1840年以后(少量溯源至明末清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汉语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词语和少量本族新词,共计50000余条,约600万字。本书以现代汉语通用词汇为正条,广泛收录近现代历史文献中的同义词、异形词作为副条,辅以简明释义,并提供翔实、精当的近现代历史文献中的语源书证。书后附录有“西学东渐大事记”“主要引用文献目录”等,为现代汉语的形成提供溯源资料,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研究提供指引和参考。
黄河清,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研究员,数十年来专注于近现代时期汉语研究,翻译有《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编纂有《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近现代辞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等,并在《出版科学》《中国科技术语》《语文建设通讯(香港)》等非常不错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无